听力常识

听觉系统的构成
  

耳朵的生理构造,主要可分为外耳、中耳、内耳三个部分,收集的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至大脑,构成了人类的听觉系统。听觉系统是对声音收集、传导、处理、综合的感觉系统,分为外周部分和中枢部分。外周部分包括外耳、中耳、内耳和听神经;中枢部分指听神经以上所有听觉结构,由神经核、传导束及其连接组成。

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。

耳廓的皮肤与软骨粘连,由于皮下组织少,出现炎症,发生肿胀时,感觉神经易受压产生剧痛;有感染时比较难治愈。耳部血管位置表浅,皮肤薄,容易受冻,冬季应注意耳部保暖。

外耳道指耳甲腔底的外耳道口至鼓膜,成人的外耳道长2.5-3.5cm,呈“S”形弯曲。因皮下组织少,出现炎症时有剧烈疼痛感。稍后的软骨部皮肤富有皮脂腺、毛囊和耵聍腺,容易产生外耳道疖。

外耳被看成是收集和过滤声音信息的一个简单漏斗,并将声波传递到鼓膜,有集音增压和声源定位两大作用。

中耳包括鼓室、咽鼓管、鼓窦及乳突。

鼓室指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,为近似六面体的不规则含气空腔。外侧壁包括骨部及膜部。膜部即为鼓膜,为半透明的薄膜,高约9mm,宽约8mm,厚约0.1mm,接近于圆形。鼓室包括听骨、听骨韧带和鼓室肌肉。

咽鼓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,成人咽鼓管长约36mm,与水平成30-40º。幼儿的咽鼓管管腔较短,内径较宽,与水平呈10º左右,咽部感染容易蔓延至鼓室。

中耳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外耳的声能传递至耳蜗的淋巴液,产生的深反射活动保护内耳细胞不受噪声伤害,减弱低频掩蔽声以减少对听力功能的干扰。

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。

骨迷路包括耳蜗、前庭和骨半规管,由致密的骨质构成。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。内耳可以将声能转变为另一种能够刺激听觉神经的枝状末梢的形式。

听神经及其传到径路。

听神经同面神经进入内耳道,经内耳门入颅,在延髓和脑桥之间离开脑干。听神经把信息传递至听觉中枢,形成听觉。